储宝句网 >地图 >祝福语 >

书香童年读后感

书香童年读后感(热门9篇)

时间:2025-06-13 储宝句网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香童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1

当我被几十个一气呵成、曲折紧张的狼的故事所吸引,当我开始向往神秘美丽的腾格里,当我开始抛弃对狼凶残、暴戾、贪婪、狡猾的定式印象,外来人却愚蠢而粗鲁地把所有的美好破坏殆尽。《狼图腾》就是这样一部悲剧。

不得不说,《狼图腾》是一本“旷世奇书”.说它旷世,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描述草原狼生活的小说;说它神奇,是因为它包涵了很多人们未知的哲理和谜一样的传说,照亮了一个又一个人们视线不及的角落。

但是,我更倾向于将它称之为一首挽歌,一首草原狼的挽歌。我不谈学者对于狼图腾的研究,不谈狼图腾和民族性格的关系,就仅仅从我的角度来欣赏这部小说:它以草原狼恢弘的气势、睿智机警的性格开篇,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狼草原霸主的地位,以草原狼在额仑草原的消失作为尾声,又给了它一个悲剧性的结尾。

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出草原人民对腾格里的崇敬、对草原狼的崇敬、对草原自然法则的崇敬,他们遵循着草原平衡的规律,通过狼来维持着千百年的草原生机。其实,这难道不是我们如今一直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吗?可是,如今,当人们意识到要保护草原、保护狼群的时候,草原已经沙化,狼群要么被残害、要么已经逃出边防线,此时的额仑草原已经贫穷的几乎一无所有。大家痛心,可是痛心有什么用,始作俑者不是自己又是谁呢?

草原虽然拥有悲剧的'结尾,但它同样拥有华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让我们看到了那种游牧精神,那种草原上的生灵所特有的性格,不管是狼群还是野兔,它们都有着自己坚挺的脊梁,都能都承受住生命之重。

其实,在此当中,最让我崇拜的还是那草原霸主——草原狼。我崇拜,大家崇拜,这也许就是狼图腾产生的根本原因吧。狼在草原上被神化了,在我的心中何尝不是一样。在草原上,狼群捕猎,伺机行动,定准目标,等到最好时机再迅速出击;狼群合作,那种齐心的架势是我们如何也掌握不好的;狼王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照顾家庭,保护族类安全;母狼博爱,有很多母狼养狼孩的事情被公诸于世;狼深思熟虑、沉稳机警的性格也完全不逊于人类……当然不得不说,狼群的报复心很强,但是试想一下,要是不去招惹它们,它们又怎会报复?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把狼与黑暗、恐怖、凶残联系在一起,“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等词语早就有之。于是,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不知不觉给狼的地位定性了。但是,我犹记得意大利版狮子王中和蔼可亲的狼妈妈形象,片中让人深思的话语基本上是从狼妈妈的口中缓缓说出的,狼妈妈抚养小狮子辛巴,那慈母的情怀让我感触颇多。当然,还有一直在受大家欢迎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灰太狼形象,有人说是颠覆狼的行为,其实不然,也许只是把它美好的一面稍微扩大化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已。

现在,不妨扣问心灵,自己还觉得狼可怕吗?自己的性格中具有多少狼性的精神呢?面对困难时,还会犹豫不决不敢前进吗?要是觉得狼可怕的话,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把你的恐惧感转化成对狼的敬畏之情;要是性格中狼性精神缺乏,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给你输入狼性的精神血液,让你变得坚强勇敢、顽强自信;要是害怕困难不敢前行的话,那就读《狼图腾》吧,它会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草原狼,什么才是真正的勇者!

封面上那对发着绿光的狼眼睛一直在注视着现实的世界,也在关注着我们的一切。抚摸一下,除了凹凸不平的粗糙感之外,仿佛也感觉到了其中的悲伤和无奈,也许它还想在那自由肥沃的额仑草原上飞奔,追逐属于它自己的图腾。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2

“如果他有幸这样成长,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伴随着经典的童话故事,伴随着绘本,通过读写绘来表述自己整体的生命,讲述他完整的故事、想法和情感……我的孩子们会是这种幸福的孩子吗?他们会不会在阅读中找到生命的乐趣?”这是我在刚接到这个一年级时在自己的日志里写下的话。

回首一起走过的一年时光,晨诵、午读、暮省——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已经开始悄悄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儿歌、童谣、经典诗词诵读、绘本、故事是孩子们这个生命特定阶段的最佳营养,孩子们沉醉其间,快乐着,成长着。

晨诵:开启新的一天

在每一个阳光照耀的清晨,我和孩子们在一首首儿歌、童谣、儿童诗歌中进行心灵的互动,徜徉在诗歌所传达的美好意境里。

孩子们沉浸在各种花的色彩与幽香中,跟随着二十四番花信风,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节气逐渐走进孩子的生活,从节气由来到习俗,从农谚到诗词,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从小寒“为有暗香来”的“梅花”到谷雨“开到荼靡花事了”的“荼靡”,孩子们被花香和诗词熏陶,很多孩子迷上了花花草草,开始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也会为蚂蚁、蝴蝶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流连忘返,他们一下子就对大自然敏感起来了。

走在课本里《多彩的春天》单元,孩子们感受着春天的多彩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徜徉在《神奇的窗子——美丽的大自然》,读着金波的《春天》,谢武彰的《梳子》,田地的《小雨点》,樊发稼的《风阿姨》……走在课本里《有趣的夏天》单元,孩子们被夏天的各种动物吸引的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带孩子们走进《神奇的窗子——有趣的动植物》,在顾城的《毛虫和蛾子》里嬉戏,在金波的《白天鹅》里静听,在樊发稼的《鱼儿》里嬉戏……多彩的诗歌,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净化着孩子们的心灵。

午读:共解心灵密码

每天中午的午读时间,是我们非常享受的一段时光。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里说道:“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能够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孩子们从绘本《爱心树》、《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里感受妈妈爱的无私与浓厚,从《我是霸王龙》、《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中明白朋友的涵义。《小猪唏哩呼噜》、《小猪唏哩呼噜和他的弟弟》、《小布头奇遇记》、《大头老鼠小个子猫》、《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让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我会读到某个地方停下来,让孩子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听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书,成了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下课的时候,有孩子端坐在座位上,手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体育课上,老师让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孩子会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给我听,放学站路队的时候,很多孩子也不忘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故事书……

杨家栋是个内向的孩子,课堂上很少发言,每次发言都会因为紧张而显得语无伦次。可是自从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读了《小猪唏哩呼噜》的第一节后,他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店里买了这本书,课间便大声地读给班上的孩子们听,孩子们看着他手里绿色的封面,粉红的胖嘟嘟的小猪唏哩呼噜,金闪闪的名字,真是眼羡地紧。

不过几天,班上便兴起了小猪唏哩呼噜的热潮了。拥有小猪唏哩呼噜的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几个小脑袋聚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还不时地发出开心的笑声。孩子们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讨论对象而乐在其中,并可以在其中互相传达着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影射在自己内心的欢喜或悲伤。

暮醒:编织快乐生活

暮醒,是生命朴素的,漫长的,宁静的叙述,是师生、亲子之间描绘与编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

每天下午的课前十分钟,是孩子们的表演时间,赵振奕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小猪唏哩呼噜》,张恒铭抑扬顿挫地为大家进行古诗朗诵,赵昕迪手舞足蹈地为大家演绎儿童诗,还有孩子们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五彩纷呈,讲台成了孩子们展示的舞台,笑声掌声接连不断。

晚上的写绘作业和写话训练,总是让我充满着期待,并总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写话,有续编故事的精彩,有仿写小诗的新颖,有读故事后的感受,也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最开始评价的三颗星现在已经飞跃到了六颗星,因为孩子们写话的精彩,星星也在逐渐增多,孩子们写得乐此不疲,希望更多的星星跃然在自己的写话本上。

写绘作业,孩子们用画画的形式来讲述故事,然后配上简短的文字。朱祥晋,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写绘,读《小猪唏哩呼噜》的《小猪上学记》后,做出了非常精彩的写绘作业,大灰狼老师手拿教鞭,鼻子上架着眼镜,站在讲台上,手指黑板,下面坐着小猪,小鸭,小熊和小猫,房顶上还有小鸟,电棒上还骑着猴子……真是惟妙惟肖。杨腾飞,作业总是拖拉到最后一个,自从看了《小猪唏哩呼噜》,作业竟也不拖拉了,画了《唏哩呼噜是谁》的故事,一个大大的“囍”字跃然纸上,然后,一圈小猪,数了数,足足十二个,围着猪爸爸,猪爸爸正用手指着在数数呢!……

暮醒,让孩子们童年的天空变得更为湛蓝和透明,让童年的每个日子变得浪漫与诗意,也让童年的校园变得更加迷人与快乐。

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共成长

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我给家长写信促进家校交流沟通,呼吁家长开展三个一活动:家长和孩子每两周逛一次书店、读一本书、写一次读后感言。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型家庭氛围。

“傍晚,我下班回到家里,很是疲惫。儿子从书房走出来,神情异样地走到他的面前说:“爸爸,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儿子兴奋地说:“今天是你的节日——‘父亲节’”!爸爸,今天是你的节日,可我没有钱买礼物送你,我想给你洗洗脚,行吗?”

听完儿子的这些话,我的眼睛立刻变得有些湿润,用有些激动的语气说:“行,行”。

儿子端来了半盆温水放在我的脚下,他轻轻地脱下我的鞋和袜子,两只小手把我的脚慢慢地放在水盆里,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心里涌上了一种温热的感觉。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爱的温馨画面!”

这是一位家长的周记。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打来的电话,满是惊喜与开心,重复了很久,就是那两个字:“谢谢,谢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亲子共读,让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密码,让家长成了孩子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在亲子关系中,达到一种朋友的默契。

晨诵、午读、暮省这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将会在我和孩子们的生活中继续,儿歌、童谣、经典诗词诵读、绘本、故事……这些孩子们特定年龄阶段的最佳营养的阅读仍会继续。我相信:幸福人生,从书香童年开始。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3

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盏孤灯,我便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我人生的伴侣,每一次与书相伴,书总让我痴迷不已;每一次与你相随,你总让我受益匪浅。

还记得,稚嫩的我小时候总爱抱着一本本童话故事书,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渴望变成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共同快乐生活在森林里;我渴望变成丑小鸭,化身成白天鹅,在天上自由飞翔;我渴望变成卖火柴的的小女孩,和奶奶飞向没有痛苦没有饥饿的天堂;我还渴望自己变成善良的美人鱼,变为泡沫升上天空。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国外名著。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读出了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读出了坚持不懈的力量;从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我读出了自力更生的力量;从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我读出了现代社会对金钱的重视,从书中,我读出了成长,读出了知识。

现在,我已经拜倒在简洁、令人影响深刻的古文、古诗裙下。我喜爱骆宾王的“曲项向天歌”,我喜爱李峤的“解落三秋叶”,喜爱李清照的“不肯过江东”,喜爱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喜爱贺知章的“笑问客从何处来”,喜爱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喜爱孟浩然的“花落知多少”,喜爱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喜爱白居易的“能不忆江南?”,还喜爱苏轼的“浓妆淡抹总相宜”。

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书就是我成长中的必需品,书就是我朝夕相处的亲人。和书籍交朋友吧!读书立志,人书籍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让书香溢满我们的童年!我只想说:我读书,我阅读,我快乐,我智慧!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4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不穿越,可博古通今;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久为之,便会温文尔雅;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长以往,便能抵挡污秽。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从牙牙学语时的撕不破布制立体书,到幼儿时的漫画绘本,再到现在的名著经典,我那个小小的房间成了一个书的世界。我在我的世界里成长,书在我的世界里丰厚。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敢于同命运抗争,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海伦·凯勒是一个十九个月大就失去听觉和视觉的孩子,她听不到老师的讲解,看不到老师的板书,却用她的执着、勇敢和坚强震撼了全世界。海伦·凯勒和我一样,都是在爱的鼓励下成长,在快乐中学习。一个世界里没有光,没有声音的聋哑人,通过家人、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不服输、不放弃、有理想,在逆境中重生,最终考入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成为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人物、盲聋女作家、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战胜了自己。我们都是身体智力健全的人,永远无法想象海伦·凯勒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我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更应该抓住每个学习机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处逆境不放弃,努力就会成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凝聚着人类无限的智慧,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爱的教育》中阅读小学生安利柯的幸福生活,体验爱的真谛;在《西游记》中看孙悟空如何智斗妖魔,学会勇敢和坚强;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和海伦·凯勒一起同命运抗争,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在《昆虫记》中满足探索的欲望,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

多读些书吧,它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带给我们以智慧和启迪,尽情地阅读吧,优美的词句,生动的描绘,丰富的哲理,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书香。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5

小时候,正当我伢伢学语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书。可我并不知道那些印着好看图案的东西是什么,只把它当作稀奇古怪的玩具。向上抛,再落下,妈妈再给我捡回来。

可是,像这种千篇一律的游戏,对于当时不管干什么都三分钟热血的我不一会儿就玩腻了。我一只手死死地拉住妈妈的衣角,另一只手不停地指着那些五花八门的故事书。妈妈知道我一有求于人的时候,就会做些小动作。妈妈看到我那期待、近似于哀求的目光,又怎能忍心拒绝呢?无奈,妈妈只好拿起故事书给我讲起故事,虽然知道我会有许多地方听不懂。听着听着,我睡了,在梦里,我梦见灰姑娘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姑娘在天堂见到了爱她的奶奶……

对于这种类型的书籍我百读不厌,再大一点的时候,这些书教会了我区分是与非,区分善与恶。后来,我上小学了,妈妈就不让我看故事书了,给我买了一些名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复活》《简?爱》……但我依然沉醉在故事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中。

或许这就是我对书的一种缘分吧。第一次翻开《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时候是二年级。爸爸答应让姐姐带我出去疯狂玩一天,不过要求是回来写一篇《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当时我脑子中都是“疯狂”二字,根本没有想到后果,便频频点头。一天疯狂过后,回到家我突然想到读后感,心想:完了,忘了,读后感怎么办,书……

我都没看过。突然,我灵光一闪,有办法了!我趴在学习桌上,“唰唰唰”写完了。我望着自己的杰作,自信满满的大笑起来。谁知爸爸看过,脸刷地拉长了,怒气冲冲地说:“别给我耍小聪明,你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不就是抄前言吗,我看每一本书都会看前言,要是抄前言我自己会抄。”当场,他将我的盗版作文撕了,将书狠狠地甩在我的脸上。我拿起书,怯怯地走了。回到卧室,我打开这本书,竟被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鲁滨逊竟然在荒岛上生活了近三十年之久。这本书告诉了我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从此,我也爱上了这些世界名著,我想可能我和书有不解之缘吧!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6

童年是诗,童年是歌,童年是天边的梦,童年是云间的虹。童年是女孩浅浅的忧伤,童年是男孩坏坏的恶搞。童年是对大千世界的向往,童年是对慈爱父母的萌哄,而我的童年是在书海中的遨游。

小时候,爸爸妈妈去上班,我独自一人在家里,感到莫名的失落和孤独。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也就在这时,我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书

于是每天爸妈上班走后,我便踩着小凳子从爸爸的大书架里偷书,然后慢慢的品读。我时不时的为保尔的精神所震撼;为黛玉和宝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惋惜;为有着强烈追求的司马迁在狱中写出伟大的著作而惊叹……

下午的阳光散落进来,照在我的书页上映出一片金色的光芒,仿佛开启了梦幻般的大门,走进了朱自清欣赏春光美景;走进了郦道元所见的三峡雄伟壮观的景象;走进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走进了不同的情境、不同画面、不同的景色中。

书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在我的心中占据了最重要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在我的心中翻起了阵阵涟漪。书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是它教会了我“临行密密缝,易恐时时归”的牵挂;是它教会了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它教会了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是它教会了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它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我的益友。它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困惑时引领我走向黎明;它像一架梯子,引导我走进知识的殿堂;它像一把钥匙,帮助我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在我孤独时,它及时出现。如果把我的童年分成好多阶段,那么我与书的相遇,便是一个从懵懂走向求知的阶段。

书可以使人聪颖智慧;书可以使人胸襟开阔;书可以使人目光远大;书可以使人为梦想插上翅膀,为感情绽放花蕾。

我爱书,它会帮助我达到成功的彼岸,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活得丰富多彩。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7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常常流连在书的海洋里,浸润着书香,轻轻翻动着书页,感受那无与伦比的愉悦。

家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书迷。从小,我也耳濡目染,对书痴痴迷恋。有记忆以来,每晚总伴着妈妈的绘本故事入眠,《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我早已烂熟于心。那精美的插画,那动人的故事,让年幼的我沐浴着爱和亲情。

上幼儿园后,我迷上了童话,抱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吵着要妈妈读。《皇帝的新装》,我读出了皇帝的愚昧无知;《白雪公主》,让我见识了公主的善良美丽;《海的女儿》一书,我读懂了小人鱼为爱愿意牺牲生命的信念……有时,妈妈无暇顾及到我,我就自己捧着书,看着那一知半解的拼音和文字,却照样读得津津有味。

步入一年级,妈妈又帮我借来杨红樱、伍美珍、郑渊洁等作家写的校园小说。一有时间,我就抱着书和字典,逐字逐句地读起来,书中那贴近校园生活的故事情节总让我身临其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大名著又如磁石般吸引着我: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忠勇仗义的林冲…这些生动立体的人物不时在脑海中浮现。

如今,在阅读过老师推荐的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后,我又迷上了中华古典诗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江南烟雨缠绵的景致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不可耐荷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写了年华流逝而引发的闲愁。

不知何时起,阅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着书架上满架子的书,我仿佛看到了成长的足迹。

童年,与书相伴,真好!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8

世界上还有比阅读更美好的事情吗?世界上还有比拥有一个书香馥郁的童年更幸福的事情吗?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像一个水手独自到茫茫的远方去航海,书香童年读后感。书中的忧愁与悲伤,就是你的黑夜和风暴;书中的欢乐与希望,就是你的阳光和云彩。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是“幸福女神”向你发出的一生的邀请……在这个寒假里,我就阅读了这样一本好书——《书香童年——童年的心有多高》。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大音乐家梅纽因与擦鞋童的故事。梅纽因去日本演出时,知道了有一个穷擦鞋童来看他的演出,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把小提琴,送给了这个孩子,以表示对这个喜欢听他的琴声、热爱音乐的穷孩子的崇敬。三十年后,梅纽因再一次来到日本演出。他在一家贫民救济院里,找到了那个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他依然是那么贫穷不堪,但他像从前一样,仍然深深地热爱着音乐。当年小提琴家送给他的那把小提琴,一直紧紧地伴随在他的身边。他把它视为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的礼物。尽管他的.生活贫困艰难,他却多次决然地拒绝了想以高价收购这把小提琴的富翁和收藏家。音乐家非常感动,拿出小提琴,又为他拉了起来。这音乐,为他的心灵带来欢乐和温暖,使他的生命得到安慰……

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有一颗伟大而充满柔情的心,要关爱、呵护身边的弱小者,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仍然心存希望、期待和信念,读后感《书香童年读后感》。以后,我要永远关心周围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本书处处充满了书香:淡淡的、酸酸的、甜美的、浓厚的……不久,我便对它爱不释手。

书中,《油纸伞》、《载歌载舞》、《玉镯儿》三篇文章清晰地描述了故事中主人公那故乡的童年:享受着爱的奶奶、金妹令人可怜的遭遇等;《春桐秋景》让读者感受到春桐和秋景两个女孩的“沧桑感”……

整本书的语言都是朴素的。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只有偶尔的细节描写时才会用上一两个。其余部分都是很平淡的,好像连我们小学生都可以写出来。虽然它的语言平淡、朴素,但是这反倒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令人赞叹不绝。

在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今天要写的作业》了。这篇文章说的是施诗与“冬瓜”之间纯净而又简单的友谊。施诗因为作业经常出错,“冬瓜”每天便秘密的从抽屉里塞给施诗一张“今天要写的作业”。“今天要写的作业”中详细地记了作业及老师的叮嘱,令施诗很是高兴。在后来的一次煤气中毒的事故中,“冬瓜”因未抢救过来而不能回来了,施诗便在阴影中不能自拔。后来,“今天要写的作业”竟奇迹般地出现了!这以后,施诗又重新快活起来。在毕业晚会结束后,施诗见到了“冬瓜”,并约定在天堂中相见。

我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这篇文章,每看一次就流一次泪。我被他们之间的友谊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的友谊如此深厚,哪怕是死亡都阻隔不了。

读完了《今天要写的作业》,总觉得不满足。作者并没有告诉读者后来施诗和“冬瓜”怎么样儿了。于是,我会想:“如果‘冬瓜’没有离开施诗,故事会不会完美呢?那最后又会怎样呢?他们在天堂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儿?”不过想归想,要想现在也不是个时候。

本书阅读完毕。可总感觉有些结局来得太过仓促。例如《丁香木马》这篇文章。当“我”与江敏之产生友谊时,一场大火又让江敏之失踪,未免太让人觉得惋惜了。

不过,这本书也还是够有意思的。整本书都令我感受到了这样的情绪:淡淡的忧伤、浓厚的友谊、又酸又甜的开心。

正如书上所说: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就是“幸福女神”向你发出一生的邀请……我想,我已经接到了“幸福女神”的邀请,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了。

书香童年读后感 篇9

未曾忘记,在狭小的书房,我拾一缕书香,漫步于童年纯真的世界里。

最初读书,只是出于好奇。妈妈扔给我三本书,还未识字的我捧起书,学着图画里的人,坐于藤椅之上,饶有闲致地看着书,倒也有二三分像模像样。但这终是坚持不了多久,我最终还是蹦到床上来,靠着枕头,阅读我喜爱的故事书来,时不时拼读拼音,像极了咿呀学语的婴儿。

后来,我渐渐长大,也试着看一些名著。那时,虽不懂什么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读到黛玉葬花时,也感到鼻头一酸,泪水终止不住。长大后的我,通常端坐书桌前,认认真真地看自己喜欢的书。读《西游记》却不一样了,我又恢复到儿时模样,靠着枕头,也会讲给弟弟听,讲“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一向贪玩的弟弟便挥着木棍(玩具),学着孙悟空的样子,在我房间里闹来闹去,扰得我心神不安,上厕所也提心吊胆,生怕他什么时候突然蹦出来。唉!可我终究不是如来佛祖,也拿这“泼猴”没办法,如今,这般“别样风景”已经很难见到了,弟弟也上小学了,和我一样整日忙碌在补习班和作业之间,再没有玩闹的机会了。

再后来,我也开始读一些散文。读朱自清的《匆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如诗如画的句子在我心里深深掩藏,每当清风拂来,花香扑鼻时,这些句子便一股脑钻出来,汇成一条小溪,流向看不见的远方。

我读书,也品书,赏书;我最爱在雨天读书,赏书。无论是淋淋漓漓的小雨,还是倾盆大雨,都给我的读书生活添一分情趣,一分诗意。雨宛如少女般,那么灵巧,那么可爱;又似妇人般,那么沉稳,那么庄重。我还记得,读《城南旧事》时,英子正与秀珍离别,那时也正在下雨,我轻轻闭上眼,恍惚间,眼前隐约出现那个离别的场景,睁眼,书页被浸湿了一半。

品书,最爱品唐诗宋词。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鸟语花香;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亦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爱你,我们心中未染纤尘的翩翩少年李白;爱你,家破国亡却仍胸怀大国的柔弱女子李清照。

而今,童年已一去不复返,但那缕书香,和书房那别样的风景,仍深藏我心中。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o5.com/zhufuyu/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