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宝句网 >地图 >祝福语 >

聂耳活动总结

聂耳活动总结

时间:2025-06-13 储宝句网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它代表了国民意志品质。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第一个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革命者聂耳先生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聂耳活动总结 篇1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 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药店由母亲经营,殷实的聂家开始中落。在幼年聂耳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坐在灯下,拨拉算盘,算完账后,叹气,发愁。聂耳曾暗许心愿:今后一定要“让母亲过好日子”。他到上海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屡屡提到“汇钱”之类的字眼。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简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缤纷,甚得亲友疼爱。

母亲能唱各种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等等。动听的歌曲与歌曲里的故事让小聂耳着迷。蔡锷功成名就之时,聂耳还是黄口小儿,但他从母亲的歌里认识了蔡锷。蔡将军云南首义讨袁护国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习武从军曾是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十六岁那年,聂耳终于憋不住了,背着家人偷偷参军,被编入十六军湖南新兵队受训,后投考黄埔军校不果,又被军队遣散,习武之念才在无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转而读书、演戏、作曲,但成就伟业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观》的'中学作文中,聂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会从事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行当。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学,然后出外游历,最好是出国,行路读书,增长见识,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后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

待到年长几岁也就是中学毕业考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后,聂耳又写了篇《我之人生观》,他的学生腔明显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学工科,研究点艺术,做一个“并不是鲁滨逊那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的游历家,然后“以实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设新的社会”。

演艺圈的“拼命三郎”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聂耳来到上海,举目无亲,托人帮忙在“申庄”采购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员的工作。谁知“申庄”在昆明的总部云丰商行因为偷税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关门。聂耳失业了。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刊登在《申报》上的招生启事引起聂耳的注意。每月能挣十元津贴,还管吃住,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聂耳忐忑不安地进了考场,因为紧张而发挥得一般,但却被主考官黎锦晖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的前身,是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剧团。这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性歌舞团。阵容虽然不大,但是因为拥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丽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国名噪一时。聂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练习生。

聂耳活动总结 篇2

聂耳是中国著名的音乐家,以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而闻名。他的音乐才华在小时候就展现出了一些令人钦佩的故事。

聂耳出生于1920年,家乡在云南昆明。小时候的他对音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聂耳的父亲是一位传统的音乐爱好者,他常常在家中演奏一些民间乐曲。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年幼的聂耳开始接触各种乐器,尤其是小提琴与钢琴。他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在学校时常被同学们称赞,甚至在班级中独自演奏。

小学时期,聂耳的音乐才能逐渐被老师们发掘。老师发现他在音乐课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不仅能很快记住旋律,甚至能在听完乐曲后模仿演奏。老师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学音乐的决心。聂耳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练琴,甚至有时为了练习而放弃游戏,与同龄的小伙伴们相比,他显得更加成熟和专注。

在聂耳的成长过程中,他也受到了一些社会和历史的影响。随着国家经历动荡,聂耳渐渐意识到音乐不仅是个人喜好,更可以成为表达情感和诉说心声的方式。这样的理念在他后来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聂耳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求学阶段,他也曾遇到过挫折,例如对乐理的困惑与乐器演奏的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从小就展现出来的坚定意志和对音乐的热爱,为他未来的成就铺平了道路。

总之,聂耳的童年故事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成长,也为后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他的经历,我们也能感受到:坚持和努力,终将为梦想的实现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聂耳活动总结 篇3

1932年底,聂耳回到上海,短暂的北京之行让他充满了创作革命音乐的热情。回到上海之后,聂耳认识了田汉,两人合作创作出了很多革命作品,其中就包括享誉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

当时,田汉是左翼戏联的负责人,还是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成员。与聂耳相识后,田汉给了聂耳不少的鼓励和帮助,并介绍聂耳在1933年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聂耳,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唯一信仰,更加热情的投入革命音乐的创作。当时中国电影事业刚刚发展,左联艺术家们拍摄了很多反映人民大众生活的进步影片,聂耳用他的小提琴,在影片中演奏音乐,用音乐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1933年8月,聂耳用他心爱的小提琴,为电影《母性之光》作曲,创作了他的第一首表现人民大众斗争生活电影歌曲——《开矿歌》。这是聂耳表现劳苦大众斗争生活的音乐处女作,它开创了中国30年代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

在这之后,聂耳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又用他心爱的小提琴,陆续创作出了《码头工人歌》、《卖报歌》、《毕业歌》和《大路歌》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的歌词,是影片中诗人辛白华所作的《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首。田汉在创作歌词时,由于时间仓促,就把歌词随手写在了一张香烟衬纸上。

刚完成了电影故事和歌词,田汉就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了。左翼戏联另一位负责人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和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把歌词抄写下来,继续完成电影准备工作。

聂耳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不顾个人安危,找到夏衍和《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

许幸之在 《忆聂耳》中回忆道:“聂耳那主动要求工作的作风,那种热情、坦率而诚恳的`年轻音乐家的气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感到他仿佛是一团火,在我面前燃烧着,连我自己的心也被他点燃起来。”聂耳与国歌的故事。

在顺利得到作曲的任务之后,聂耳用火一般的巨大热情,很快就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

后来,聂耳曾对许幸之说:“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

不久,聂耳为逃避反动政府的追捕而出国,并在国外顺利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终稿,将曲谱寄回国内。为了使《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激励中华儿女奋勇抗日,不怕牺牲的勇气,聂耳在作曲过程中,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修改成“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令人遗憾的是,当《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却因为意外在国外去世了。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的影响力,成为那个时代民族革命的号角,鼓舞了无数爱国志士。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代表一致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我国国歌。

聂耳活动总结 篇4

教材分析:

《卖报歌》歌曲欢快活泼、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三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

歌曲为F宫调式,四二拍。开始即以跳跃的节奏,简朴活泼的音调模拟报童的叫卖声,生动地勾画出天真可爱、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歌曲的基调乐观活泼,形象单纯,结构短小,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由于采用了五声宫调式,所以色彩明朗又富于民族风格,唱起来朗朗上口,优美流畅。这首三段歌词的分节歌在演唱时可做以下处理: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报童等派报时的焦急心情;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了报童内心的凄苦;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教学对象分析:

三(1)班学生比较活泼开朗,音色比较好,咬字吐字清晰,尤其是部分学生音准非常好。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学习欲望,对音乐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模仿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在平常的学习中,一部分学生缺乏耐性,比较骄傲,还需要加强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卖报歌》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者聂耳。

(2)方法与过程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感受其音乐形象,体验天真活泼、凄苦乐观、奔跑叫卖的报童形象。

(2)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报纸、背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当国旗升起时,我们都要唱响什么歌?(国歌)你们知道这首雄壮、振奋人心的国歌是谁作曲的吗?(聂耳) 1.学生齐唱国歌。(课件播放《国歌》视频。) (设计意图:用《国歌》歌曲演唱做课前导入,一下子使全班同学思想更集中,课堂气氛更浓烈起来,并在无形中再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景)

2.认识了解聂耳。

(课件展示聂耳图片,师讲解资料,并配有字体。) 3.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师以讲故事形式介绍《卖报歌》创作背景。

(课件展示聂耳创作《卖报歌》的故事字体,配有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讲解了关于这首歌曲的作者聂耳的生平简介,以及聂耳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让孩子们对报童们的苦难生活有个更直观的了解。)

二、学习歌曲《卖报歌》

1、教师范唱全曲,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卖报歌》,先听一听。

师:这是一首大家很熟悉的歌,今天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音乐情绪如何?……(活泼、欢快、优美、跳跃。)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自主学习(出示课件:预习歌曲的节奏及曲谱。)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示课件: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2/4 3 5 6 53 | 2 3 5 ||

5 3 5 32 | 1 3 2 || 6 6 5 | 3 6 5 ||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突破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难点曲谱,特别是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小节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去攻克,从而突破了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

3、模唱旋律(教师用钢琴弹出单音)

师带生分别用La和Li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唱歌曲,熟悉旋律。

4、教师有感情再次范唱歌曲(学生轻声拍手打节奏心里跟唱)师生共同讨论歌词内容。

师:小毛头生活是怎样的(苦难)。找一找,哪几句歌词里表现了生活苦难的?过着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

5、按节奏朗读难点节奏歌词

(出示课件:响板打节奏。)

2/4 × × × × × | × × × ||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耐饥耐寒地满街跑

6、分段学习歌曲,分析处理歌曲情绪

(出示课件:播放《卖报歌》全曲。) 1学习第一段

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小毛头是一个活泼、乐观孩子,他虽然过着苦日子但还是很快乐的?

师:如果你是小毛头,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叫卖报纸?(高声的、卖力的)

师:到了晚上小毛头的报纸还没卖完,她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的)

要求学生带着情感,速度稍快的演唱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师: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她的心情怎么样?(情绪低落,难过)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

学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的凄苦形象

3、学习第三段

师: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样?(激动的、兴奋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速度演唱?(先是慢的、弱的声音,然后是快的、激动的声音)生有情感的演唱第三段,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要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8、教师钢琴伴奏,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的三段歌词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能更好的流露情感表现,进一步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三、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演歌曲

师:为了让小毛头多多卖报纸,让我们一起来帮她唱一唱,比一比谁唱的动听,谁卖的报纸就越多?

分男女组、组与组比赛来演唱歌曲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小毛头是在什么样的天气中卖报纸的?(下雨天)师:应该用什么乐器伴奏比较合适?(沙锤)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伴奏,并用自制的沙锤为乐曲伴奏。

师:每天天不亮小毛头就被钟声敲醒了,钟声用什么乐器伴奏比较合适?(三角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伴奏比较合适?学生讨论不同段用不同乐器伴奏,学生自己探究,教师小结统一伴奏型

(出示课件:沙锤X X︱X X︱三角铁X-︱X-︱) (设计意图: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演歌曲是歌曲教学中很难突破的一大难点。此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的主动性。)

四、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小毛头是怎样卖报纸的?谁来学学她的样子。她和别的小报童不一样,用什么方式来吸引别人来买她的报纸?(边唱边跳)方法:生手拿报纸边跳边唱表演歌曲

(分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集体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边跳边唱创编表演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谓是调动了学生的各部感官,深切地感受了报童的苦难生活和对未来生活憧憬的美好明天。)

五、教学拓展:

师:你们知道吗?小毛头还活着,她的名字叫杨碧君,她住在上海,现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至今还很喜欢唱《卖报歌》。

(出示课件:生观看采访杨碧君的视频,听杨奶奶唱《卖报歌》,观看杨奶奶的生活图。)

六、教学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要到下课时间了,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深切的缅怀了人民音乐家聂耳,学习和演唱了他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的歌曲《卖报歌》,通过歌曲的演唱,让我们体会到当年的小报童悲惨的童年?而你们今天能坐在这宽敞明亮的大楼内唱歌学习,回到家里总有妈妈温暖的怀抱,和百般的呵护,你们说你们幸福吗?

聂耳活动总结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过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

2. 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聂耳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2/4 1234|5 -|ⅰ5 ⅰ5|5432 | 1- ‖

二、导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我们现在也经常能够听到,(播放国歌)它的名字叫什么?它的词曲作者是谁?

三、介绍聂耳

(出示课件图片)介绍聂耳,他是一位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的声誉,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41部作品,其中有一首歌曲是专门为旧社会受苦受难的报童创作的,它就是《卖报歌》(出示课题)

四、歌曲学习

1、这首卖报歌脍炙人口,我们的爷爷奶奶会唱,爸爸妈妈会唱,而且老师发现一说歌名很多同学也会唱。我想同学们都想马上欣赏和学习这首歌曲,是不是?下面我们就来听赏《卖报歌》(提出要求,出示歌曲范唱视频)

2、用“啦”模唱歌曲旋律。(要求声音)

3、歌词演唱。(速度慢一些,旋律)

4、完成节奏练习

2/4 хх ххх |хх х| ххххх | хх х‖

5、带歌词读节奏

6、整体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用有弹性、颗粒状的声音演唱歌曲。原速)

7、同学们歌曲唱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谱。

8、整体完整演唱歌曲。(拍强弱节奏。每组同学用的形式不同,第一组第二组拍桌子和腿;第三组和第四组拍手和肩膀。)

9、师:下面我们从四个组里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一个卖报的表演。(教师提出要求,两名报童,一位富人,一位阔太太)

表演,其余学生作为背景音乐,为表演伴唱。(评议)

五、拓展积累

聂耳先生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的声誉,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41部作品,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两首。

1、欣赏聂耳作品《毕业歌》。(出示视频)

田汉词、聂耳曲,齐唱,是电影《桃李劫》插曲,同时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 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六、随伴奏演唱歌曲,总结下课。

    更多精彩聂耳活动总结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聂耳活动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chubao5.com/zhufuyu/5242.html